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來源:管理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26日

日前,國家能源局電力業務資質管理中心(以下簡稱“資質中心”)發布《能源行業信用狀況年度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按全行業、分領域、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轄區三個維度,從行政處罰、黑名單記錄和合同違約等三個方面的不良信用記錄著手,對我國2019年的能源行業信用狀況進行綜合分析評價。

《報告》顯示,2019年,隨著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信用信息歸集能力大幅提升,能源行業市場主體更加重視誠實守信、依法合規經營,總體信用狀況良好,不良信用記錄量與2018年相比下降趨勢明顯。

這是資質中心連續第三年發布能源行業信用狀況年度報告。本次《報告》覆蓋范圍更廣,歸集信息數量更多,首次對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作了全方位、精準性的公共信用評價。近年來,能源行業信用信息歸集和使用、信用評價、信用修復等信用體系建設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提升。

資質中心是如何推進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目前,能源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進展如何?下一步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還有何安排?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主任陳濤。

夯實基礎拓展應用

能源行業信用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2020年是《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2016-2020年)》實施的收官之年,請問,目前能源行業已經取得了哪些積極成效?

陳濤: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是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35號)要求,在國家能源局領導下,在國家發改委相關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企業的支持配合下,資質中心積極探索、主動作為,以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為基礎,深化信息共享,強化監管服務,信用體系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加強制度建設,構建信用標準規范體系。

一是初步建立能源行業信用制度體系。制定出臺《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意見(2016—2020年)》《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歸集和使用管理辦法》《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評價工作管理辦法(試行)》《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修復管理辦法(試行)》《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明確涉電力領域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家能源局關于實施電力業務許可信用監管的通知》等制度,從信息歸集、信用評價、信用修復、黑名單管理、信用監管等方面作出規范。

二是強化標準化建設。制訂了能源行業信用數據、信用行為、信用應用“三清單”,編制了電力、煤炭等領域的信用評價規范,切實推進信用標準體系建設。

三是簽訂合作備忘錄。為規范有序開展能源領域信用聯合懲戒工作,聯合多部委簽署了電力行業、石油天然氣行業嚴重違法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能源行業信源單位簽訂了信用信息歸集與共享合作備忘錄。四是制度修訂中增加信用條款。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關規定,在《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管理辦法》修訂中,增加了信用工作內容,對市場主體依法實施差異化信用監管。目前,《辦法》已經印發實施。

建立信用平臺,夯實信息數據基礎。

一是建立完善能源信用平臺。在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的支持幫助下,建立了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和“信用能源”網站。為更好支持和服務信用工作,幾年來,持續對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和“信用能源”網站的有關功能進行優化升級,信用信息平臺實現信用信息歸集、多維度信用查詢、信用等級自動評價、檢查對象隨機抽取以及信用修復、異議處理等信用功能;“信用能源”網站成為發布信用政策、公示信用信息以及提供信用查詢的重要宣傳窗口,網站訪問量接近一億次。目前,作為國家能源局資質和信用信息系統的子系統,信用平臺與資質平臺實現了互聯互通,更好地推進資質許可和信用工作的實時信息共享。

二是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依托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實現與國家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強化能源行業信源單位歸集工作,確保信用信息應歸盡歸、實時共享。截至2020年8月底,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從國家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能源行業信源單位歸集電力、煤炭、油氣等行業94,000多家企業的信用信息51萬余條,其中涉優良信用信息企業22,849家、39,315條,涉不良信用信息企業15,869家、48,063條,涉聯合懲戒企業3244家、12,533條。這些數據,成為開展信用工作的重要基礎。

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

建立電力行業公共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參考國家有關部門關于煤炭、油氣等領域的綜合分析方法,初步建立電力行業市場主體公共信用評價指標體系,通過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自動評價生成市場主體的信用等級,為監管部門實施差別化、精準化監管提供重要保障。目前,已在電力業務許可信用監管工作中進行評價應用。

組織引導市場主體,穩步推進信用修復。

按照《能源行業市場主體信用修復管理辦法(試行)》,組織引導市場主體在失信信息披露期限內,積極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提出修復申請,經審核確認后通過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對其失信信息進行調整,完成信用修復,引導失信主體重塑信用。截至目前,累計收到并信用修復申請110條。同時,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和重點企業積極開展信用修復工作,比如,中電聯、國網和南網等在信用修復工作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強化日常信用預警,發布信用年度報告。

一是持續強化日常信用預警。依托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歸集的信用信息,每月編制印發《能源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統計分析報告》,對能源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象信息(即黑名單信息,包括失信被執行人、安全生產黑名單、重大稅收當事人、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等類別)進行統計分析,平均每月超過10,000條、涉及企業2600家以上,報告發送能源局專業司、派出機構、重點能源企業和行業協會,以及全國35家電力交易機構,預警信用風險,開展聯合懲戒。目前,已編制月度分析報告23份。

二是堅持發布信用年度報告。本次《報告》市資質中心連續第三年向社會公開發布年度信用報告。《報告》對81,409家能源企業信用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報告》顯示,能源行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77,153家企業信用處于優級、良級狀態,占比94.8%。信用差級企業數量2933家,占能源企業總數的3.60%。能源行業所產生的行政處罰、黑名單、合同違約等不良信用記錄與2018年相比下降趨勢明顯。

推進信用應用,試點告知承諾制。

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與企業信用信息有效銜接,積極推進電力業務資質許可告知承諾制。從今年6月1日開始,在上海、湖北、浙江、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圳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試點實行許可告知承諾制,申請企業只需提交一份申請表和告知承諾書即可申領許可證。

試點中,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將企業落實承諾的情況作為重要的信用信息,記入誠信檔案,對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提供虛假承諾辦理有關事項的,按相關程序列入失信名單,對嚴重失信企業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營造守信有激勵、失信必懲戒的社會氛圍。

截至目前,已為90家企業以告知承諾方式辦理電力業務資質許可。國家能源局將及時總結許可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經驗,力爭2020年底前在全國范圍推廣實施電力業務資質許可告知承諾制,形成“誠信規范、審批高效、監管完善”的告知承諾許可審批新模式。

建立健全信用監管機制

許可服務能力水平穩步提升

2019年10月,國家能源局以電力業務許可和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信用監管應用措施清單為主要內容,啟動了許可信用分類監管。請問一年來,這項工作進展如何?

陳濤:2019年以來,資質管理和信用工作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國家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著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優化政府服務;以加強信用監管為著力點,創新監管理念、監管制度和監管方式,建立健全新型監管機制,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優化營商環境,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

一年來,能源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已實現常態化。實時對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歸集的市場主體進行公共信用評價,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常態化。

目前,對47,619家電力企業進行信用評價顯示,電力行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信用良好、守信企業達到46250家,占電力企業總數的97.13%;嚴重失信企業999家,占電力企業總數的2.10%。對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名單,通過能源行業信用信息平臺提供國家能源局相關司、派出機構、重點集團企業和行業協會等信源單位共享。

國家能源局派出機構在日常工作中,實時查詢市場主體的信用分類狀況,對信用好的實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對信用差的從嚴審查、重點監管,提高了許可信用監管的精準性和靶向性。

2019年10月份,印發了《國家能源局關于實施電力業務許可信用監管的通知》,在電力業務許可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明確對不同信用等級的監管對象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2020年6月開始,組織6家派出機構在內蒙古(西部)、吉林、廣西、甘肅、江蘇和湖南等省(區)開展以信用為基礎的資質許可專項監管,根據信用等級隨機抽取檢查對象,尤其是失信、嚴重失信企業的抽取比例達38%,涉及企業47家。

通過開展以信用為基礎的精準監管,許可監管服務水平得到了不斷提升,營商環境實現了持續優化。突出表現在兩個"進一步",兩個"大力"。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對分布式發電、可再生能源發電等項目實施電力業務許可豁免、簡化政策,并將余氣發電、煤礦瓦斯發電等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以及并網運行的非燃煤自備電站、所發電量全部自用不上網交易的自備電站納入豁免范圍;進一步規范了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管理工作,2020年9月印發《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管理辦法》,大幅減少許可證申請材料,取消跨區作業報告及自查等許可管理措施,有效降低許可制度成本;大力減少了申請材料,全面清理了電力業務許可證明事項,發布國家能源局3號公告,取消兩項許可涉及的21項證明材料,大大降低了許可辦理難度,減輕企業負擔;大力壓減了辦理時間,辦理時間平均壓縮5天,大幅提高了辦事效率。

2020年1月~8月,共為20個增量配電項目業主頒發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其中,試點項目18個、非試點項目2個。截至目前,累計為157個增量配電項目業主頒發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其中,試點項目137個、非試點項目20個。

增強誠實守信意識

能源行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能源行業信用狀況年度報告(2020)》顯示,能源行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請問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陳濤:2019年,隨著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信用信息歸集能力大幅提升,能源行業市場主體更加重視誠實守信、依法合規經營,總體信用狀況良好。本報告對81,409家能源企業進行了信用狀況綜合分析,信用優級、良級企業77,153家,占能源企業總數的94.77%。信用差級企業數量2933家,占能源企業總數的3.60%。

電力行業信用優級企業數量和優級企業占該省企業總數的比值均排前列的省份是北京市、浙江省、湖北省。煤炭行業信用優級企業數量和優級企業占該省企業總數的比值均排前列的省份是北京市、山東省、陜西省。油氣行業信用優級企業數量和優級企業占該省企業總數的比值均排前列的省份是山東省、安徽省。

從各行業信用狀況來看,電力行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多集中在良級范圍內。其中,優級企業1788家,占電力行業所有企業的4.70%;良級企業34780家,占電力行業所有企業的91.46%;中級企業679家,占電力行業所有企業的1.79%;差級企業778家,占電力行業所有企業的2.05%。

煤炭行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多集中在良級范圍內。其中,優級企業62家,占煤炭行業所有企業的0.35%;良級企業15223家,占煤炭行業所有企業的85.95%;中級企業564家,占煤炭行業所有企業的3.18%;差級企業1860家,占煤炭行業所有企業的10.50%。

油氣行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多集中在良級范圍內。其中,優級企業112家,占油氣行業所有企業的0.44%;良級企業25,188家,占油氣行業所有企業的98.10%;中級企業80家,占油氣行業所有企業的0.31%;差級企業295家,占油氣行業所有企業的1.15%。

此外,派出機構轄區企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國家能源局18家派出機構所轄區域企業總體信用狀況良好,集中在良級范圍內。

電力行業信用優級企業1788家,其中,持證企業1436家,未持證企業362家。優級企業占比較高的前五名是華北監管局、南方監管局、山東監管辦、華中監管局、浙江監管辦等轄區。差級企業占比較高的前五名是東北監管局、華中監管局、華北監管局、河南監管辦、四川監管辦等轄區。電力持證優級企業占比較高的前五名是南方監管局、山東監管辦、華北監管局、浙江監管辦、華中監管局等轄區。電力持證差級企業占比較高的前五名是東北監管局、華中監管局、華北監管局、河南監管辦、四川監管辦等轄區。

煤炭行業優級企業占比較高的前五名是山東監管辦、山西監管辦、西北監管局、華北監管局、河南監管辦等轄區,差級企業占比較高的前五名是山西監管辦、貴州監管辦、華中監管局、云南監管辦、四川監管辦等轄區。

油氣行業優級企業占比較高的前五名是山東監管辦、華東監管局、南方監管局、河南監管辦、華北監管局,差級企業占比較高的前五名是東北監管局、華北監管局、西北監管局、山東監管辦、華中監管局等轄區。

重點關注不良信用記錄

精準性靶向性監管進一步深化

根據《能源行業信用狀況年度報告(2020)》,不良信用記錄多集中在電力建設類、煤炭生產類、煤礦建設類、油氣銷售類企業。請問下一步將如何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這幾類企業的信用監管?

陳濤:不良信用信息包括行政處罰記錄、黑名單記錄、合同違約記錄。行政處罰記錄是指企業被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出具的行政處罰記錄,分為安全類、市場類、環保類、其他類;黑名單記錄是指失信被執行人、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安全生產黑名單、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涉金融黑名單、海關失信企業信息以及異常經營信息等;合同違約記錄是指企業因合同違約敗訴的裁判文書記錄。本報告重點關注能源行業不良信用記錄高發領域,突出監管針對性。

對于電力行業,需重點關注不良信用記錄較多的重點區域和電力建設類企業,實施分級分類信用監管措施;提醒警示相關企業注重合同違約風險,以防范因失信被執行人記錄而列入聯合懲戒黑名單;同時,相關企業要切實正視安全生產和環保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落實責任,降低信用風險。

對于煤炭行業,需重點關注企業數量較多和不良信用記錄占比較大的區域、煤炭生產類企業的行政處罰和黑名單記錄、煤礦建設類企業的合同違約記錄,以及環保、安全類輿情問題;對各項處罰數量較多的企業應當分級分類加強信用監管。同時,煤炭類企業要切實關注自身經濟糾紛和勞務糾紛等合同違約問題,謹防列入失信黑名單而受到聯合懲戒。

對于油氣行業,需重點關注不良信用記錄數量較多的企業和占比較大的區域;從主營業務來看,重點關注油氣銷售類企業;從行政處罰和黑名單來看,重點關注環保、市場類生產領域;對不良信用記錄數量較多的企業強化分級分類監管。同時,相關企業要增強依法合規履約守信意識,重視安全生產、經濟糾紛和勞資糾紛等方面產生的失信問題。

著力推進五項重點工作

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探索新路徑

請問下一步能源局將如何加強行業信用建設?

陳濤:按照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總體要求,下一階段國家能源局資質中心將緊緊圍繞制度、平臺和應用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推進能源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能源行業數據清單和行為清單,筑牢信用數據和平臺基礎,準確界定信用信息邊界,依法規范開展失信行為認定、失信聯合懲戒和信用修復等工作。

二是扎實做好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統計分析月度報告和能源行業信用年度報告,強化信用預警。

三是以許可信用分類評價為基礎,結合“雙隨機一公開”,著力推進能源行業市場主體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深入開展信用監管。

四是組織能源行業協會和相關市場主體加強信用建設工作,開展信用培訓和信用建設活動,做好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信用氛圍。

五是組織開展課題研究,探索構建涵蓋國家能源局事前事中事后全業務環節、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能源監管機制,不斷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