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向國際社會承諾,要在2030年前實現全社會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全社會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中和。這是我國今后能源生產、消費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約束條件。因此,國家鼓勵各個渠道(各地區各行業)都在進行碳達峰、碳中和(雙碳)規劃。
由于,煤、油、燃氣等化石能源的生產消費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基于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一直以來,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占據絕對大的比例。而在煤炭中,燃煤發電機組用煤占總消費量一半以上。而且,燃煤機組的煤炭消費和碳排放可準確測量、計算,這樣,燃煤發電成為了碳排放統計數據最大的行業。因此,大部分渠道(行業和地區)研究“雙碳”規劃,都是從各自角度,簡單的把減少碳排放,等同于減少燃煤機組,去煤炭等同于去燃煤發電。甚至有些機構羅列一些歷史數據,用簡單算術推導,給出煤電很快具備退出的時間表。在這樣的輿論背景下,一方面給本來就舉步維艱的煤電企業造成對未來的擔憂和創新投入怯步。另一方面,也阻礙了研究開發煤電機組在“雙碳”過程中發揮更強功能的動力,或會干擾政府指導推進“雙碳”的方向。
其實,從統籌推進“雙碳”與保障能源安全經濟供應的角度說,首先應當是推進全社會的節能轉型。同時,減少碳消耗,應當是將煤炭的低效利用集中到清潔高效的煤電(還有提取重要材料的煤化工),通過電氣化等量減少煤炭消費。在儲能技術經濟性能尚不能滿足要求的現狀下,充分挖掘煤電的靈活性運行潛力,進一步研究拓展煤電在保障安全、協助消納風光非化石能源的功能,支持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提高煤電在新功能工況的效率,實現等效減少煤炭消耗的效果。否則,簡單、盲目的去煤電,將可能是推進“雙碳”的路徑和策略錯誤。或許會付出更大的代價。基于這樣的理念,山西省電力行業協會秘書處,策劃組織了雙碳背景下煤電機組提升效能新技術調研。一方面,為向政府呼吁明確煤電定位提供一些現實數據。另一方面,為煤電企業拓展煤電機組服務功能和提高綜合供應效率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2021年3月26日,行協曹曉強秘書長、原山西省國際電力集團總工程師魏紹青、原格盟電力集團首席工程師、山西省環境與資源協會會長張培華等七人,到國家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進行首場調研。分公司馬慶中總經理等專業技術人員,介紹了他們研究開發的煤電機組靈活性運行技術改造方案及應用、供熱改造與熱能梯階利用技術方案及應用、燃煤鍋爐噴氨脫銷優化技術與應用實例等成果。參加調研的人員與分公司技術人員就上述技術項目,以及一些煤電機組拓能提效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主辦單位:山西電力行業協會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南肖墻12號 郵編:030001 電話:0351-3722290 郵箱:sxsdlhyxh@163.com